經歷親人離世,喪親者會有不同層面的需要,再加上人手及資源往往有限,為喪親者提供針對性及適切的支援尤其重要。有學者提倡以公共健康模式解釋善別關懷的概念 (Aoun et al., 2012),並以喪親的風險程度區分不同的支援需要 (Aoun et al., 2015),而英國國家臨床卓越研究院 (The National Institute for Clinical Excellence) 則提出,在不同層面可以為喪親者提供的善別關懷工作內容 (NICE, 2004)。為了以更全面整合的框架去理解和詮釋相關工作,本計劃提出三層的善別關懷模式,當中包括:普及關懷 (Universal care)、高風險群關懷 (Selective care) 及高影響群關懷 (Indicated care)。
普及關懷 (Universal care)
對象:所有喪親人士
支援內容:
悲傷是失去親人後正常的反應,所有喪親者都需要關於喪親歷程的資訊,以及獲取其他支援服務的資料。這些資訊由專業人員撰寫及提供,同時亦可透過其他非專業人員 (包括家人、朋友、工作間同事、社區人士,及任何有機會關懷喪親者的人士) 轉發給喪親者,又或經網頁、社交媒體或其他印刷品等途徑發放。只要對喪親議題有準確認識,喪親者能夠透過身邊人獲取這層面的關顧尤其重要,因為除資訊外,人與人之間真誠的關懷和互動將為喪親者帶來無可取代的支援。
高風險群關懷 (Selective care)
對象:高風險的喪親者
支援內容:
透過「喪親後風險篩查」的識別,部份喪親者若出現多項喪親的風險因素,則屬高風險個案,他們有較大機會因喪親經歷而出現困擾,因此需要額外的支援。屬高風險群組的喪親者需要一個較正式的平台,去回顧及反思自己的喪親經歷。這類別的關懷工作可以透過小組或個人形式,由助人專業人員、或經過培訓的義工、社區人士或宗教團體提供。藉著回顧及反思的過程,喪親者會在自然的分享交流過程讓有關人員了解到喪親對自己的影響,從而進行評估,有關人員需要有一套清晰的轉介指引,如發現喪親者出現較嚴重的反應和困擾,將轉介他們至高影響群關懷。確保一些高困擾的喪親家屬能夠獲得下一階段的介入支援。
高影響群關懷 (Indicated care)
對象:困擾程度高或日常功能被嚴重影響的喪親者
支援內容:
透過「喪親影響評估」的識別,有小部份喪親者可能進一步出現困擾程度高的悲傷徵狀、或日常生活已被嚴重影響,他們將獲轉介至相關專業人員作「高影響群關懷」的專業介入,接受深入的個案善別輔導及精神健康支援。
按不同喪親者的需要,善別關懷可分為「普及關懷」、「高風險群關懷」,以及「高影響群關懷」。另外,從鳥瞰圖可見,所有喪親者 (100%) 皆需要「普及關懷」,然後透過「喪親後風險篩查」及「喪親影響評估」識別有需要的喪親者,提供下一階段的額外支援和介入。
(備註:以圓錐體模型顯示上述模式的意念啟發自2022年的「死亡、臨終及善別國際工作小組」之公共健康工作小組討論會議 Public Health Workgroup of International Workgroup on Death, Dying and Bereavement 2022)